close
每次閱讀賀寧•曼凱爾的小說,都會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窒息感;不是命案本身多麼離奇血腥,也不是描寫恐怖情境讓人不寒而慄,而是一種低到讓人喘不過氣的氛圍。

從主角韋蘭德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就算是在陽光普照景色怡人的盧孚頓碼頭,天空依然是灰暗的,空氣依然是沈重的。不止因為他是為了辦案前往此地,從《無臉殺手》到本書開始這段期間韋蘭德所經歷的一切:父親過世,女友離他而去,前妻改嫁他人,老同事離開凡塵,女兒在外地唸書…..。周遭的環境雖然熟悉,但人事已大異往昔。更慘的是,因為一次幾乎發生車禍的意外,讓韋蘭德發現身體已經亮起紅燈。一個人在年近50又遇到這些事情就已經夠悲慘了,曼凱爾平淡但鋒利的文筆更把這種心情透過鉛字傳達出來,讓離50不過十數年的我閱讀時好似孫悟空被五指山壓在身上,沈重到無法翻身。

已經如此沈重的韋蘭德,卻同時遇到瑞典犯罪史上最殘酷的連續殺人案:三個年輕人在仲夏夜後突然失去蹤影,但他們都有定期寄風景明信片到家裡,所以警方不以為意。但其中一位失蹤者的家長堅持事有蹊蹺,數次前往警局要警方積極調查。在此同時以往從不曠職的同事休完假後卻沒來上班,韋蘭德覺得不對便前往同事住處,卻發現同事慘死在自家。在調查同事命案時,卻發現同事正在調查失蹤案的事,不久後三位失蹤者的屍體被發現,且之後還有人陸續死亡,到底死去的警察同事跟三位失蹤者有何關連?同事到底查到什麼?兇手為什麼要殺害他們……….。

和《無影殺手》相比,《血宴》的案件發展明顯緊湊許多,案件之間的謎團也環環相扣,一個謎團解開了卻又緊接著出現兩個三個謎團,故事前半段為了鋪陳節奏稍嫌緩慢,但到了中段後節奏急速加快但不混亂,讀者仍能輕鬆的理出頭緒。

全書中的線索與暗示以讀者的角度而言並不困難,熟悉本格推理的朋友應該很快就會發現,但這並不影響閱讀收尾的樂趣,相反的,曼凱爾在本書相當程度的融合瑞典系小說的批判精神以及美式懸疑小說的明快節奏,且韋蘭德在本書的最後一段,作者終於慈悲心大發,讓韋蘭德在重重沈鬱中看見一束陽光,這束陽光雖然狹窄,但在韋蘭德的心中,他終於可以好好的休息,未來好像也多了些可愛不會那麼生厭。


《血宴》打破了我對瑞典犯罪小說的傳統框架,有了不同的新體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ch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