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要感謝出版社給我先睹為快的機會,不過在這裡我想跟編輯提醒一下,在比較嚴謹的定義裡,「犯罪小說」是描寫案件中的主角心理,以及被兇手、警察追捕,然後在一定期限內解決案件。【無臉殺手】則是以警探韋蘭德為主軸進行搜查、追蹤到破案的種種過程,「警察小說」似乎比較符合這本小說的稱謂。

整部小說的架構很單純:1990年一月初,在瑞典一個平靜的小農村發生一件慘絕人寰的兇殺案:丈夫臉孔跟右大腿被砍的血肉模糊當場身亡,妻子則被綁在椅子上性命垂危,並且在送醫後不久宣告不治,但妻子在死前留下「外國….」這樣模糊不清的留言,讓當時負責案子的韋蘭德大傷腦筋,且這句死前留言竟被媒體逕行揭露,並引發一連串的意外狀況….。

本書主角是韋蘭德警官,但是他一登場的景況之悽慘少有其他警察小說可以比擬:老婆在某一天突然離開他;原本跟他很親密的女兒在15歲無預警自殺未遂後跟他幾如陌路;年邁的父親不管他工作狀況如何常執意要他陪,如果沒準時到就會大發脾氣;身材也因老婆離開後猛吃垃圾食物而迅速變形…。韋蘭德面對種種人生中的重大關卡,唯一不變的就是面對案子的鍥而不捨,在本書中韋蘭德不但要面對顢頇迂腐的上級單位,還要維繫專案小組的士氣,自身更在辦案途中多次摔的鼻青臉腫,為的就是儘速破案還死者一個公道。也或許是這樣小人物的勇氣,才會讓歐美許多讀者為之感動。

我忘了在哪本書裡看到這麼一段話:「小說就像一杯加了糖或鹽的開水,表面看起來與一般的水沒有兩樣,只有親口喝下去才能體會箇中滋味。」【無臉殺手】如果以主要案件來看,不過是警察在極少的線索下偵破一件命案而已,但書中所要探討的卻遠多於此。作者賀寧•曼凱爾生於瑞典,眾所周知瑞典是全世界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從出生開始政府就給予最好的照顧,也是許多外國人眼中的人間天堂,但瑞典太過完善的社會福利真的是毫無缺點的伊甸園嗎?許多出身瑞典的作家都試圖挖掘埋藏在美麗花園底下的污穢,例如馬丁貝克探案的作者瑪姬•史華菊與皮•華盧夫婦,還有本書的作者賀寧•曼凱爾。

他們都是「把創作犯罪小說當作一種解剖刀,一刀一刀劃開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假象與弊病。」(引用史華菊語)只不過史華菊夫婦是虔誠的的共產黨信徒,曼凱爾寫【無臉殺手】時的1990年正好是東歐共產政權陸續崩潰,冷戰即將結束的當口。因此史菊華的作品「從共產主義的觀點出發,去批判一個表面上幸福美滿實際上卻死氣沉沉的社會福利國家,由於作者不用生冷的理論,而以極具寫實性和嘲諷意味的情節和對話來進行批判,使得讀者很容易就被作者的小說所打動,進而去深思作者所提出的批評和問題」(註)曼凱爾則是借用韋蘭德的口說出「一個新的世界出現了,他竟沒有注意到。作為一個警察,他仍然生活在另外一個陳舊的世界裡。他該如何學會在這個新時代生存呢?對於那些正在迅速產生的巨大變化帶給他的不安全感,他該怎麼處理呢?」來反映那個年代的青壯年世代對於冷戰結束後面對新時代的徬徨不安。

曼凱爾在【無臉殺手】中隱含的議題尚有許多,例如鬆散幾乎等於不設防的非法移民管理制度和因此引發的種族衝突現象;調查死者被殺動機時意外發掘出死者不為人知的一面;明明轄區發生十年難得一次的重大事件,局長卻悠閒的繼續度假直到假期結束來暗諷瑞典政府的官僚和不重視人民,都在曼凱爾流暢的文筆下在讀者心中一一烙下痕跡。

至於主架構農莊殺人事件的真實面貌及破案關鍵,只能說作者用現實度極高的狀況開了讀者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但並不影響全書的閱讀樂趣,以一部包含社會、警察跟犯罪還有中年危機等要素唯一體的偵推小說而言,賀寧•曼凱爾的【無臉殺手】絕對是上選,很期待下一本韋蘭德探案的出版。

註:本段句子取自政大貓空行館branco「上鎖的房間讀後感一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ch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