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拜網路所賜在第一時間就看過整部戲,但再次在電視螢幕看到時,鼻頭還是忍不住抽動。

這部戲到底為什麼能感動那麼多人(相對也有非常多人無動於衷)也很難三言兩語就解釋清楚,在此先借用中情局BBS腳本家板beings跟他朋友的一段對話:

我朋友看我那麼興奮,
馬上問我:這部日劇很紅哦?(我朋友不是日劇迷)
我大概跟他介紹了這部戲的轟動度。

「所以很好看囉?」「我不知道耶...」

「那它內容在講什麼啊?」「恩....我....」

好啦!
第一次無法說出口,它的內容?
我思考了一下,大概這樣跟他說:

就是在講一個男人,
已經過了十幾年了,
仍忘不了他因病而去世的初戀情人的故事。

「就這樣?」「嗯!就這樣。」
「那都在演他怎樣忘不了唷?」
「不是啦,現在的部分好像只有一點點,大部分都是回憶談戀愛時的畫面。」

「就這樣?只是在講兩個人談戀愛?」
「(心虛冒汗...) 恩,然後再講一下後來發病以後的事啦...」

「聽起來很老套、很無聊耶...」
「(二度冒汗...) 也對啦...好像也沒有太多的劇情。」

「喔...那你看完之後再告訴我如何好了....」「恩。」

整個故是就是這麼簡單,甚至女主角所得的病是老套的不能再老套的白血病(血癌),這樣的劇卻能感動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緒,我看過原著小說的中文版,感覺很淡,雖然有點悲傷,但其實沒那麼感人;電影我沒看所以保留;至於電視劇,在編劇部分,森下佳子保留了整個骨架,但添加了許多懷舊色彩,加上細膩的描寫,確實足夠「塞」滿十一集的份量。

但,極限也就是這樣而已,而且整部戲整體來說仍是淡淡的哀愁,要怎麼說服讀者相信朔會因此整整痛苦十七年無法自拔?所以關鍵並非編劇。

演員部分,不論主配角都非常出色,綾瀨遙完美的詮釋「電視劇」中所需要的亞紀--以我的偏見,電影跟電視裡所呈現的亞紀有所不同,電影版所呈現的亞紀完全跟書中一樣,但電視劇因為劇本加料且設定有不少變動,亞紀的詮釋方式必定有所不同。不過綾瀨遙真的表現滿分,沒話說的好!不管她之後如何發展,亞紀絕對是她演藝生涯 的重要標記。

至於山田孝之,他的表現真的也很出色,不過才半年前,他主演的火男孩還是一個只會狂哭亂灑熱血的過動青年,怎麼在短短半年內就學會如何收斂?不會有以往能放不能收的缺點,真的是他這半年演技開竅?在這裡先保留。

不過我不知為何老想到幾年前,陸續有好幾個演員在某個「共同點」下,雖然演出的戲劇收視率都不高,但演技都獲得好評......。那幾個演員包括了中谷美紀,仲間由紀惠等等............。

而她們演技開竅的共通點都是----堤幸彥!

沒錯!這是我認為呼喊愛情這部戲會這麼感人的原因--當然也是山田孝之演技開竅的關鍵。

堤大導在呼喊愛情有多重要?如果沒有堤導,可能整部戲從頭到尾灑狗血,灑到最後觀眾都彈性疲乏;如果沒有堤導,山田孝之可能還是從頭狂哭狂喊狂噴淚,雖然很賣力卻讓觀眾覺得矯情;如果沒有堤導,最終回不會讓人那麼感動且餘味無窮,尤其最後的最後,那段巧思只有堤導想的出來,因為目前電視尚在播出中,我只能保留不講,讓沒看過的朋友們看看堤大導畫龍點睛的神奇功力。

我以往曾經說過,一部完美的戲劇必須劇本--導演--演員三角都表現完美,可是在呼喊愛情這部極可能是經典的純愛劇中,堤大導(包含製作群)是其中最大最大的一角,演員因為他的導戲功力得以完全發揮,並且把這個橋段老套的故事用影像語言稀釋其中的狗血,並把純愛發揮到極致,彌補了劇本上可能的不足。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對呼喊愛情的想法,我的回答是:神樣,佛樣,堤導樣!一切都是堤大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ch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