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翻開第一頁第一行到最終頁最末行要花一年半的時間,「八百萬種死法」算是創下我閱讀推理小說的最長紀錄。



不好看嗎?非常好看;因為看不慣冷硬派?比起閱讀「大眠」的慘痛經歷,卜洛克的史卡德探案算是非常容易入口;內容太多難以接續?不管間隔多久,只要拿起書籤夾的那一頁,馬上可以進入狀況。為什麼「八百萬種死法」會讓我看這麼久?



心情,看這本書必須有適當的心情。



心情極佳如飛入雲端時不能看,不然看了會破壞原本的好興致;在最低潮時不能看;看了會更加低落覺得人沒有什麼活在世上的價值,狀況普通不好不壞時不能看,因為這樣無法完全領略書中特有的氛圍。



這也不能看那也不能看,那麼怎樣的心情才適合看?



Gray



就是Gray,灰色的心情,在生活或感情上遇到一些挫折,但尚未到絕望的地步,但也很難一躍而起逆轉情勢,要打長期抗戰的可能時,是閱讀「八百萬種死法」的最佳時刻。



「這個都市叢林裡,有八百萬個故事」這是故事中某電視節目的收尾詞「八百萬個故事,你知道這城裡有什麼玩意兒嗎?這個他媽的都市叢林臭爛污裡有什麼?你可知道?有八百萬種死法!」(P.166P.167



全書的主旨卜洛克並非由主角書中的我史卡德說出,但全書的精神完全可以用上面這句話概括。身為美國經濟,媒體與貨運中樞的紐約,一面是極度光鮮的城市,另一面卻是罪惡淵藪。在這善惡同時並存的城市裡,各種死法都有可能。



故事的主軸是史卡德接受皮條客的雇用,調查手下一名即將脫離的妓女在旅館慘死的過程中間夾雜史卡德莫名其妙參加戒酒協會及戒酒的經過但書中提到的死法包羅萬象:有人被殺手追殺而死,但旁邊曬衣服的主婦也被流彈轟爛;有人只為了爭奪一件襯衫被刺死;有人決定嗑藥自殺,也有人只是為了自己的狗被攻擊而槍殺對方……..有該死的有不該死的,有的甚至死的瞬間都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被殺……..在史卡德眼中的紐約,沒有所謂的公理正義,不論是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死法。



卜洛克筆下的史卡德,雖然用第一人稱自述,也有一些內心語,但從「父之罪」開始他雖然說了許多,總是迴避自己內心最深層的聲音,直到本書的最後一段……….。「八百萬種死法」在台灣會引起文壇的震撼,我個人相信大多數的推薦者都不把這本書當成純粹的冷硬派推理,而是一本蘊藏豐富內涵的文學作品。「八百萬種死法」也是卜洛克成為大師的開門之作。我相信之後每隔十年後重讀這本小說,都會有不同的新感受,這或許是「經典」和「傑作」之間最大的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ch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